什么是语言沉睡效应?无意识洗脑

动图

在如今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那我们的大脑一般会比较容易留下哪一类信息呢?

所谓三人言成虎,也就是说集市上并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告诉你他看见老虎了,你就会相信真的有老虎。

心理学家们研究得出,无论什么信息,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可信度也会发生改变,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语言沉睡效应。
指的就是一个人接受了一个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只会留下信息内容的。
而这些信息内容的周边信息,比如是谁说的?怎么说的?有没有可信度等等。
都会逐渐淡薄。

赞美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
就如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评价一个演员演技的帖子,帖子里面就是说这个演员演技如何如何的好,当时只是一闪而过。
尽管如此,可是这个演员的演技好,这件事情却浅浅的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至于这个演员,怎么演技好?有哪些代表作品?我都已经不记得了。

后来有一天去电影院看电影,忽然又看到了这个演员,然后我就立刻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那个帖子。
虽然我并不了解这个演员,可是隐隐就是觉得这个演员的演技应该挺好的。
然后就会觉得这部电影应该还不错。

搞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演员明星都会花钱买热搜的原因了,这就是说,当我们频繁接受一件事情的时候,无论这件事情散播的人是他的经纪人,公司还是他的粉丝,甚至是他的水军,等等,这些我们都会慢慢不记得,不在意了,我们只记得他们想让我们记住的事情。

这个中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脑白金了,虽然大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广告很是恶俗,甚至很反感,可是一想到给父母买保健品,就想到了脑白金。
那句:“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实在太深入人心了。

语言沉睡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可以被用到的。

运用的方法便是,当你想被一个人记住和认可时:你就反复对他使用赞美因为你只是赞美他一次,他可能只记住了你赞美的内容,但你反复对她进行赞美,她就会把赞美跟你这个人联系到一起。

赞美

这是因为我们大脑的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反复的筛选,人们往往都会喜欢听自己爱听的话,并且对这些话进行合理的整理,这时候我们的记忆就会变得狭窄,只记得她想听的话,而对于是谁夸奖他的,为什么要这样夸奖他的这些信息进行忽略。

所以只有反复夸奖,才能让他把夸奖他的话和你联系起来,从而让他对你产生好感。

那到底要怎样夸奖别人呢?这就是另外一个课题啦。

那些被拐、卖的女人

拐卖

小洁是一名名牌大学大二的学生,青春、靓丽同时也高傲无比,在学校追求她的男生数都数不清,其中有一个帅气的阳光大男孩穷追不舍了很久,慢慢的小洁也有点喜欢他了,一次暑假,在阳光大男孩的诚恳邀请下同意跟他一起去日本旅行。

飞机终于落在了日本的土地上,大男孩让小洁站在原地等他一会,他去拿行李跟换点日元一会就回来,小洁点头答应了,可大男孩刚走开,小洁就开始在机场内乱逛了起来,由于手机等物品都放在了行李箱内,等大男孩回来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小洁,焦急的找了大半个小时,终于在一家卖小饰品的店铺中看到了小洁的身影,就对她吼了起来,小洁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一掌将大男孩推倒在地上拔腿就往外跑,一口气跑出了机场,直接上了一辆出租车,她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就随便出租车乱开出很远,然后就要下车,可是小洁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刚才一时赌气什么也没想,她又不会日语,也没有钱,手机也没在身上,出租车师傅也不会汉语,无法沟通,但明白小洁身上没钱,就直接把小洁赶下了出租车,开车骂骂咧咧的跑了。

眼看着就要天黑了,小洁漫无目的的走着,到了一个建筑很奇怪的村里,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很穷,穷得超出了小洁的认知,整个村子全是茅草屋,有些房子1面墙都坍塌了,可里面却依旧有人住,幸亏这时候的天气还比较热。

这时候的小洁已经饥肠辘辘,可是她又不好意思跟别人要吃的,可是又实在是饿了,就想找个人问问路,可大家也都听不懂汉语,就在这时,有个30岁左右的女人从她身边走过,小洁连忙问道:

“你好,请问你会说汉语吗?”

“会啊。”

小洁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赶紧跟她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女人表示可以帮助她,但今天已经太晚了,并且邀请小洁去她家住一晚,明天再送她走,小洁感激的点了点头就跟在了女人的背后。

“你的中文怎么说得这么好?”

“我以前也是中国人……”

“那你是嫁到日本的吗?”

“算是吧。”

……………………

求救

她们很快便来到了一间土墙的茅草屋前,小洁看着这样的房子心理不禁有些困惑,面前的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嫁给这么穷的日本人?

“不好意思啊,家里没有什么好吃的,晚上我烤红薯给你吃可以吗?”小洁连连点头,心理想着国内烤红薯可要5.6块一斤,也挺好吃的。

房间内实在简单得可以,根本不是电视里看到的那种木地板,也没有那种榻榻米,而是泥土的地面,靠里面的地面上放了一排木板,上面放了一张凉席跟一床薄薄的被单就算是一张床了,进门的地方有一个土灶,红薯就是放在土灶里烤的。

“这个给你吃。”说着就见小洁的前面多出一个剥了一半皮的黄心烤红薯,闻起来很香!小洁不假思索的接过了红薯笑着说了声谢谢,就开始吃了起来,可就在小洁吃了大半个红薯的时候就感觉眼皮变得沉重了起来,慢慢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

“滚开,滚开……”小洁无力的想推开那只正在扒她衣服的男人的大手,连声音都显得柔柔弱弱的。

就在小洁急的满眼泪水的时候,她清晰的感觉到了来自身体某处的撕裂,痛的她连叫喊的力气都没有,1下,2下,3下……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撕心裂肺的撞击,身上那个浑身油腻的男人在她模糊的视线里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她想哭,可是她喊不出来,时间并没有过去多久,又进来了一个更加油腻的男人重新覆盖在她的身上……

……………………

“小洁……”

“哎……”小洁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不自觉的应到。

“小洁,真的是你?我们找了你好久都没找到,你一人跑去了哪里?”

“悪いが人違いだ”(对不起你认错人了)

“我知道是你,没想到你现在的日语说得这么好!你过好吗?为什么你会骑在牛上?”停在牛边上的一个看上去30岁左右面容俊俏的男士问道。

“悪いが人違いだ”小洁一拍牛的身子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了男人的视线,那张依旧俏丽的脸上露出了一脸的沧桑跟憔悴,眼角的泪水被风吹成了一条条溪流飞散在空中。

 

如何提高应变能力?

你是否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当你在公司开会时,本来应该是用另外一个人主持会议,他却突然有事不能前来,您老板就让你准备几分钟之内去顶替那个人的汇报,于是你手忙脚乱,手足无措!

速度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紧急的事情,需要我们做出快速选择,快速反应,这个时候就体现了我们每个人的应变能力,临场应变要求我们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最佳的选择,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锻炼我们的应变能力呢?当然有。

1

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抛下顾虑,大胆行动。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白天遇到某件事情的时候,当时没有反应过来,瞻前顾后,于是什么都没做成,等到晚上,我们思虑再三在脑海中构成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不竟懊恼万分,要当时我这样做就好了,可是时机已经错过了,你现在想出来的的办法也只不过是自我安慰,并且等到下次再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你还是不能够反应过来,这是为什么呢?

吊兰

因为你内心已经习惯了,不反应。

所以想要反应自己的应变能力,你就要让你的内心习惯反应,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你就会自动的想要去反应。

2

我们在脑海中可以试着模拟一些场景,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你就要马上作出反应,你不需要想太多,也不需要考虑的仔细周到,而只是让自己去反映,让自己动起来,比如领导让你起来进行演讲,你不需要考虑自己讲的有到底好不好,也不需要考虑台下人的反应,而只是让自己开口,让你的身体与内心,在紧急情况下去反应,就像条件反射那样,暂时抛弃掉其它一切的顾虑。

3

完成了第二部反应之后,开始完善我们的记忆块,因为仅仅知道反应肯定是不够的,很多紧急的应变,需要我们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而不是盲目的选择,有了快速反应能力,还要准确的命中率,而提高命中率的关键是不断的反思和补充。

吊兰

试着回顾一下你今天一天的表现,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这跟没有行动空想是不一样的,不管怎样,你已经做出了反应,只是这些反应有好有坏,你需要对它们进行修正与完善,对自己的反应行为作出评价和改进,让它储存在你的脑海中,他就自动变成你条件反射下的行为模式,当你再次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你会快速的从脑海中提取这些记忆,从而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正确的反应。

比如你想到白天回答的某个问题不够清晰,那么下一次我们该如何回答的更清晰一点,让这样一种反应模式固存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以供我们随时提取提。

提高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需要不断的去实践,见多识才广,在一次次的紧急事件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应变模式。

什么是真正的强迫症?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强迫症这个词儿到处都能听到,都快成了一种时尚的流行病了,强迫症真的是那么好得的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迫症?

一:强迫症患者的世界真是不懂。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浣洗强迫症患者,一天要洗手50次以上,手上的皮肤洗的都薄的像一碰就会裂开,而且一洗澡至少洗三个小时以上。

另外一个有检查门锁的强迫患者,为了确定自己门锁锁好了,发明了一套检查门锁的动作,每天上班出门都需要花半个小时锁门,才能够勉强离开。

还有一个有强迫思维的患者,每天纠缠的一个他痛苦不堪的想法里。就是自己背后躲着一个鬼,他一方面无比清晰的知道自己背后根本没有鬼,但另一方面又无法遏制的胆战心惊的双脚发抖,站着不动的时候,他尽量贴着墙壁,在走路的时候尽量与人平行,并且总是稍微快一步,他觉得如果他背后有鬼的时候,会有人出言提醒,可他发明这些方法又总是被自己痛恨嘲笑,这个时候他就陷入无力的深渊。

以上这些患者都是非常痛苦的,他们根本没有心情拿自己的病情开涮,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一点,强迫症到底是不是一种可以谈笑自己得病得病症了,强迫症的生活必然陷入无比痛苦与矛盾当中。

那被我们谈到的强迫症,到底是什么呢?

那些一般只能说是一种强迫倾向,它离强迫性人格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中间的关系为:强迫性倾向……强迫性人格……强迫症。这三者都是与人格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强迫症都是强迫性人格发展而来,因此分清这三者我们就要了解人格这一概念。

二:一个强迫性人格的日常。

人类是一种追求次序的动物,我们的自体需要对外界具备一定的操控感,而获得安全感与价值感,可以说一个人获取安全与价值感的方式,与他的人格是直接相关的,前者是构造于后者,后者又影响着前者的表现形式。

如:豁达对比狭隘,淡定对比焦虑,强迫对比释然等等。

这些矛盾的因子都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当中,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强迫的潜质,因此我们都渴望与外部环境安然相处,但每个人的身体里的因子比重都不相同,所以就呈现出千人千面的现实,如果某因子强大到某种程度就产生出质的变化,让此人呈现某种特质的状态。

强迫因子为主导的便是强迫性人格,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往往表现出过度的追求完美或者纠结,非常注重细节,计划性,甚至到刻板,固执的程度,并且非常怕犯错误。

小刘有强迫性人格,工作特别仔细,还是担心领导会说他做得不够好,跟别人说话也总是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对他的反应,还总是看不惯别人很多习惯,社交对于他来说是一件特别累的事,小刘这还没有到强迫症的程度,但是他表现出很明显的强迫性人格,他特别希望自己能淡定,释然,可自己总是克制不住,感到惴惴不安,并且感到自己的能力不够,危机感十足,面对他人的时候,也总是忍不住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因此总是对他人有这样那样的不满。

三:不同强迫的不同应对方式。

强迫人格呈现在生活里的方方面面,因此产生困扰也是全方的。

强迫症往往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某方面凸显往往特别大,一般需要心理辅导跟药物,双管齐下。

强迫人格的人,主要要体验到生活有其他可能,并非只有自己厮守的才是完美,

知道强迫倾向,要提醒自己要给自己的心灵减个负,采用有效的方式恢复自己内心的力量,而不是对自己:我有强迫症的心理暗示,找到根源,解决根源。

 

你的记忆方式决定你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记忆,人是通过回忆往事来定义自己这个概念的,如果没有了往事记忆,没有人会知道自己是谁,所以人的一生也是记忆的一生,但记忆是绝对真实的吗?没有人可以记得所有的往事跟细节,我们还常常选择性失忆,还喜好编造一些关键性的细节,一个人到底能记住多少?多真实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而是如何看待这份记忆。

我们怎么去理解我们的记忆呢?我们记忆的脑回路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是依靠记忆调节情绪。

心理学家阿得勒说道:我们不难观察个体是怎样依靠记忆来调整情绪的,当一个人悲观失望的时候,他就会回忆起过去那些悲伤失望的情景,而人格在这里就会特别鲜明,悲观的人就会想选择悲观的记忆,乐观的人就会选择乐观的记忆。

同样一件失败的经历,悲观的人会自动感觉到,他过去就像今天一样悲惨,都是原生态家庭带来的,他的未来也一定是一片灰暗。而乐观的人就会自动想起过去那些,遇到困难时如何克服的经历,在受到创伤的原生家庭中也受到过关心的记忆,他心里会说,总的来说我还是幸运,就像过去一样,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我都有收获,这种提取记忆的方式配合他乐观的特点,当他渡过困难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快乐,不停的鼓励自己,克服困难,这就是记得魔力。

同样的经历,同样的记忆,会因为你的眼界,学识,心态,人格特质的不同,当再次被提取时却有了天壤之别。

下面来说一个小故事,故事的背景是:

2个姑娘都二十八岁,恋爱三次都失败了,原生态家庭都很不好,父母重男轻女,家里的东西跟爱都给了弟弟,父亲酗酒好赌。30岁时,2个姑娘都再一次遇到了自己的下一段恋情。

第一个姑娘的记忆提取是:

她的父亲不爱她,她前三段恋情都让她很失望,他觉得从来没有被好好对待过,她记忆里全是被父亲和前男友的伤害,最后她的定义是这样的:

男人都是很糟糕的,男人都是会去伤害女人的,婚姻是很可怕的,男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她的记忆提取是都是悲观的,都是遇到的伤害,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她还没有开始就开始想着逃跑了,那她的未来同样可想而知。

第二个姑娘的记忆提取是:

虽然她从未被父亲重视过,可她在恋爱中却感受到了被重视的滋味,被关注的感觉,第一次情人节收到前男友送的玫瑰花时候的兴奋,第一次被前任带去一个很高级餐厅吃饭时,餐厅里的钢琴像流水的声音的情景,第一次收到礼物的惊喜等等。

我比童年好太多了,我成长了,独立了,离开了不爱我的家庭,离开了过去我无法选择的环境,我发现我也有得到爱的权利和资格,这些记忆告诉她,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可以被爱的,也许我的上次做的不够好,但这次一定会比上次做得更好,结果可想而知,她越战越勇,结果当然是很幸福的,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这里必须夸夸作者,她就是那种打不死的小强……被人砍半死都能当成笑话说给大家听的那种野草型人格。鼓掌……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