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一个烦恼,就是感觉自己整天瞎忙活,很容易半途而废,身心疲惫却看不见收成,自己也倍感委屈万分不解。
那今天我就从心理学以及我本人的实例为大家大致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举本人实例讲解吧,我几乎不会选择我不敢兴趣的工作并且一般在同一个阶段不会同时选择多件事情去做,而最终的结果就是我想做的工作都能做的相当不错,其中的原因就是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需要明白心理学角度的4大要素。
心理学第一大要素:方向。
方向指的是这件事情的本身吸引力,而并非仅仅是你看到它的好处或者生存压力或家人的压力。
例如你本就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而非要去做销售,演讲等对交际言谈非常开阔的工作,在你从事这些工作的时候你内心阻抗与担忧会自然的阻碍你的持续性而很容易导致你放弃。
我相信很多人都相信一句话:一个人是很难做好一件事情不喜欢的事情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理学第二大要素:内在驱动力。
我们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内在驱动力的驱使,虽然每个人的内在驱动力因基因个人情况等原因有所差别,但总和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这些内在驱动力的能力。而神奇的是,如果我们用我们是内在驱动力完成一件事情并且将它养成一种习惯之后,再做这件事情的事情就不需要再使用我们是内在驱动力了。这就好比将很多单词组成了语句,下一次只需直接调出整句语句直接使用。
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再将做这件事情的原动力拿来养成另一个习惯。但必须保证在养成另一件习惯的枯燥乏味的过程中所需的内在驱动力力,如果在还未养成习惯的中途驱动力就没有了,那自然也就会一直使用你的原始驱动力或让你自然放弃了。直到养成很多个自然的习惯。
比如你看见我每天,做饭,健身,搞卫生,写稿子,做咨询,看电影,写小说虽然我生活比较忙碌但我并不会觉得很累,因为我调用的都是我已经养成的习惯而并非使用我的原动力。
心理学第三大要素:过多的选择。
前面说了原动力是做任何还没有养成习惯之前的所以事情的原始驱动力,所以如果你一次性选择过多,很容易过多的消耗原动力而导致原动力不够,在原动力不够的情况下你就会自然产生这个选择是不是不够好?再试试另一个看看为由让自己放弃。还有很多人总想做得更好,然后像扳玉米的小猴子,一直在选择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放弃直到后来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好而懊恼不已。
心理学的第四大要素:懒。
说到懒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意思,可你明白懒的产生原因吗?
懒是每个人的本性,而懒其实是一种喜欢反馈周期短的表现。
有些人很有耐心,可以花很长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就好比腾讯用了数十年去营销,心理学称这种为:反馈周期长。
而懒的人无法忍耐如此长的反馈周期。
例如他们可以直接躺在床上就能立刻感受到很舒服,并且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这躺下就能立刻获取舒服就是一种反馈周期短的现象。但如果你告诉他出去泡妞,如果成功了爽的感觉会超越躺在床上1万倍。但对于懒的人来说反馈周期太长了所以他们不愿意选择有可能出现的那1万倍爽。
所以了解了这些,亲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懂得使用习惯的人吧,让我们轻轻松松活得潇潇洒洒。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