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婆婆,孩子,媳妇

(这种画法挺有意思)

我今年28岁,老公32,我跟老公是亲戚介绍认识,相处后彼此感觉不错一年后便顺理成章的结婚了,现在孩子5个月。

我在家带孩子,老公常年不在家,所以我现在跟公婆住在一起,在农村老家,这样一来可以有人帮我带带孩子,做做饭,我确实轻松很多。

现在的问题是:在相处中我很多观念跟公婆有冲突,不知道怎么解决,我脾气很敏感并且很急。

也想过自己带着孩子回城里住,可:

一来是贪恋公婆家有人帮忙我相对轻松。

二来孩子太小,公婆会想孩子,我感觉公婆甚至比我更疼孩子,但又总会因为一些小事生气,比如他们总是不洗手就抱孩子。

现在宝宝还小,我都是严格按照书本上的标准给孩子吃东西,可公婆就胡乱给孩子吃,我怕撑着,可他们却一直觉得孩子没吃饱。

我给宝宝擦个面霜,公婆也要插嘴,说不要擦,对皮肤不好,类似这类事情,总是搞得我很烦躁,可又不知道用什么态度来跟他们对抗,并且让他们听我的,跟老公感情一直很好,不想让他操心我们关系的事情,所以来求助,我该怎么跟公婆相处呢?

答:首先,这个故事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关于抚养孩子的冲突问题,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婆媳关系的问题,还可以看作是一个怎么应对冲突的问题。

我们先看一下女主说的一句话:“不知道用什么态度来跟他们对抗,并且让他们听我的”。

关键词:“跟他们对抗,并且他们要听我的”。

这注定了这个冲突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对抗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

而且,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什么魔咒,念一下别人就会听自己的话,那人生又怎么可能还会这么苦啊?

人生的苦,不就在于我们很多时候不可能去说服别人吗?

所以,如果想要在这场婆媳之争当中全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首先就要知道一点,冲突往往就像病毒一样,是不可能完全被消灭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提高生存质量,思考怎么样带这这种冲突去共存,怎么样在有冲突的关系中存活下来,并且还会越活越好。

下面,关于如何面对和处理冲突,我给大家三条建议:

建议一:在冲突中寻找共识

两个人在一起相处是,都必须要寻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共识。

比如女主至少赞同 一点“公婆比自己更疼爱孩子”,这至少证明,不管女主还是公婆都很爱这个孩子的,都是为孩子好。

所以,在这个部分里面寻找共识,你们之间的共识就是对孩子的爱。

虽然你们带孩子的方法不同,但你们都是爱这个孩子的。

建议二:那些冲突是可以处理的,那些些冲突是处理不了

比如,给孩子洗手、擦面霜、吃饭这三件事情都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你们的三观,是你们过去几十年所接受的教育,是你们整个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层面的冲突。

这种冲突是不能被全面解决,那只能搁置,只能接受或妥协,只能尝试从中发现新的东西。

但你也发现:现在在公婆家里,多多少少人家来给你搭把手,你会轻松很多。

这就叫有得必有失。

不然你完全可以搬走自己一个人住啊,可是你又贪恋公婆的帮忙,自己相对轻松的日子。

这就叫甘蔗不能两头甜。

你要么自己苦一点,自己带孩子,没有别人插手的烦恼;要么就让别人来搭把手,那就得接受别人做的某些事情让你不爽。

建议三:做一些创造性判断和选择,可以部分地解决问题

比如,现在你一直在公婆家,如果你实在受不了,可以带着孩子回城里面住一小段时间之后,再回婆媳家住一段时间。

也许在城里住过一小段时间,一个人带孩子很辛苦后,你的整个心态又改变了。

虽然你自己住在城里,没人会干涉会,这点确实很爽,但也许你又开始怀念有人搭把手的生活了,也许你可以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

  • 又比如,你可以一半时间在公婆家,一半时间在城里自己生活;
  • 又或者,你可以一直在城里住,然后再找个保姆帮你一起照顾孩子。

不管如何,你可以创造性地选择一些方式,再创造性地部分解决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可以帮助你最终和冲突共存的过程。

但可以预见的是,不管你再怎么创造性的寻找方式和方法,冲突终究还是会出现。

现在的分歧可能只是给孩子吃饭、擦面霜;可将来有一天的分歧可能贬斥,向孩子灌输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他怎么看待人生。

那时候,可能冲突比现在更大。

所以,一定要提前学会怎么跟冲突共存。​

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的致命问题

有个妹子25岁,说她的生活被婆婆搅得一塌糊涂,婆婆的对老公近乎溺爱,对自己近乎苛刻,我一直忍让,她却得寸进尺,这样的家庭到底怎么了?你觉得我们的关系健康吗?有什么问题呢?

当我们谈到婆媳关系有多难的时候,一般是这样的画风:蛮横的婆婆,委屈的媳妇和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儿子,等等,这个画面少了谁?公公去哪了?

在这样的家庭中,亲子关系成了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被忽视了。

如果一对夫妻在处理不了,两个人的冲突的时,把孩子带进来缓解冲突。例如:让孩子评评理,或将不敢对伴侣说的话私下里向孩子抱怨,希望获得孩子的认可或认同感等等。

都是将儿子邀请到夫妻冲突里面,这就是一个三角化的过程。简单的来说:就是本来需要从伴侣那里获得的理解,陪伴与支持变成了从孩子那里获得,那么父子关系或者母子关系,就会夹杂着对伴侣的要求,孩子会分不清自己与父母到底是什么关系,分不清自己的角色,在独立于分离上遇到困难。

有一个叫小夏的男孩,读书成绩非常优异,当他读大学的时候要离开家,可是当他离开他的母亲去到了学校时就不停的呕吐,去医院也没有查出任何的身体疾病,可就是只要一离开他的母亲去到学校,他就会不停的呕吐,最后只能休学在家,最后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细致的咨询之下,得出原来小夏的父母关系一直非常不好,他的父亲长期在外地打工,小夏在家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中小夏一直扮演着缺失的父亲的角色,给于母亲丈夫的陪伴与照顾,后来小夏的父亲意外去世。

由于小夏父亲角色的缺失,小夏长期弥补母亲丈夫的角色,小夏与母亲早已形成了共生关系,所以当小夏离开母亲去学校的时候,身体便产生了呕吐的现象,潜意识是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在家,给自己不离开的理由。

很多夫妻关系不好或长期分居,孩子代替了丈夫陪伴着自己。

婆媳关系看似婆媳,其实是2代人的夫妻关系与母子关系的体现。

下面说几点婆媳关系中的建议。

夫妻关系需要夫妻一起去面对,磕磕碰碰是学习的必然,真的要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不妨寻找专业的家庭治疗师,父母或夫妻共同承担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分享成功,苦中作乐,婚姻是所有家庭关系中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照顾好了,会帮助你养育好之后的孩子。

年轻人要想帮助父母改善夫妻关系,并不是取代其中的某一方,或成为另一方的陪伴与拯救者,而是邀请他们面对他们之间的问题,要是真的不行,自己的发展比挽救父母的关系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你自己过好了,发展的好了,才能真正有力量面对生活,这也是父母最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