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有人来到你身边

(为何这种身材只出现在网络呢?)

美女

今天一个来访者跟我倾述,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感到很迷茫、苦恼、甚至焦虑。

我问她为什么?

她说我是一个很怕孤独且又很怀旧的人,可是好像我身边至今都没有一个能一直陪在我身边的好朋友,也遇到过很多”好朋友“,当时也是真的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走着走着就散了,大家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变得不再有话说,然后不再联系,最后不了了之,可我还是时常会去怀恋那些人,那些美好的回忆。

包括曾经的那些“前任”,为什么相爱的时候明明那么甜蜜,可是分手后就变成了最冷漠的陌生人,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搞笑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它的保质期的,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一生很长,要遇到很多人,而我们的精力其实很有限,我们除去上班、赚钱、照顾家人、照顾自己之外能留给朋友的已经很少很少了。

不是有句话叫:一个人的精力其实只能维系3、5好友,所以一个人一生能拥有的好友也就那么一点,再多我们自身是维护不过来的。

美女

所以,当一个人的精力不够时,就会自动的排除那些不再那么重要的人际关系,所以如果一个人能成为你们彼此一生的朋友,那一定要珍惜,因为你们都是彼此在排列无数次重要关系中始终重要的人!!!

但你不用担心更不用焦虑,因为每一个遗忘的背后都说明有了新的人选替代了原来的那个人,你会发现,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失去之后也会重新得到,因为,总会有人来到你身边,人生最美如初见。

美女

很多人的相逢是因为不了解,很多人的离开是因为太了解。

而前任一般都是最不能也不可以成为那么重要的人,否则他(她)是不可能幸福的,所以曾经真爱过就够了,至于未来没有交集也许才是最好的结局。

生活的本身就是一场遗憾的艺术,你要懂得去看见那些现在正拥有的美好跟幸福,你才能将遗憾过得最接近圆满。

关于那些:自杀的人

鹿道森

这俩天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杭州自杀小伙鹿道森想消息,评论基本都是觉得可惜了,甚至有不少人觉得他好傻,为什么非要自杀呢?为什么不坚强的活下来呢?

很多人都觉得自杀的人肯定都是抑郁症患者,其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只是不想活着,因为看过太多丑陋,然后想离开了。

抑郁症会自杀但自杀的人不一定就是抑郁症,这可能跟网上很多发视频“诉苦”的人总会给自己标榜自己得了多久的抑郁症,又或者自己现在就是一名抑郁症患者有关,导致大家产生一个误区,就是那些自杀的人都是有病的,都是在不清醒的情况下才做出这些自杀行为的,甚至觉得自杀的人在自杀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后悔,甚至一定想过求救。

鹿道森

确实有这样的一部分人,但这一部分人一般都是不是真的想自杀,而是想通过自杀去吓唬或威胁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真正想自杀的人是不会求救更不会大张旗鼓的跑去到处说自己要自杀或跑去直播,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可以留恋的东西了,何况是对你们这些陌生人,就算是留下的遗书那也不过是对过往生活的控诉,有一部分直播自杀的人,一开始也没想着真的要自杀,只是被网友起哄后下不来台,一赌气之下做出的行为,这些都不能算是真心自杀的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是一次意外。

那一心想着自杀的人真的能够挽救吗?

那要看是那种情况。

例如是被爱情所伤的人是可以挽救的,因为只需要有一个真心爱她们的人出现就可以治愈她们心理的伤痛。

但有一种伤痛是无法治愈的,那就是童年跟家庭的心理创伤。

有句话叫:童年的创伤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治愈。

其实一辈子也是无法治愈的。

鹿道森就是属于这类伤痛,对于他来说,童年及原生家庭的持续伤害,他终身都无法摆脱,因为他自身的性格所致,他自身是无法做到冷血的去割舍掉他的原生家庭,而他的原生家庭就像吸血鬼一样不断的吸取他继续活下去的“血液”,最后他之所以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心理明白,他改变不了这一切,唯有真正的离开才能剥离这些痛苦,那就是死亡,他也唯有死亡才能彻底报复他的父母,断了他父母的财路,还有让他父母接受世人的唾弃,所以他的死亡就是一种解脱,一种报复,当然还有控诉。

那他可以不死吗?

可以。

但也不可能获得幸福。

与其痛苦的过一生,那么死亡对于他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赦免,一种恩赐嘛?

对于一个本性善良且软弱的人来说,这种赦免应该给予的,从此以后他再无需要忍受他的家庭以及内心的伤痛。

鹿道森,你终于勇敢了一次,这一次你很成功。

何以解忧,唯有死亡。

让愿意苟且偷生的人去苟且吧,

让愿意放下的人去放下吧!

一句让你走出焦虑超有效的话

我是个很爱焦虑的人,即使课堂发言准备得很好了,但是发言前一天还是很紧张,生怕讲不好。对自己稍微有点严格,中午会在家午睡,如果睡觉超过我预期的时间,就会对自己很失望,很沮丧,就会容易磨洋工,不想去图书馆,刷手机或者干别的,然后就更晚才能出门,看到更晚就更烦,耷拉着头磨磨蹭蹭出门,就经常陷入这种无意义的自我折磨和恶性循环。

请问我该怎么办?

答: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想起对自己说一句:那你现在能干点什么?那么你就能想起来我要去图书馆,消沉的心情也会一扫而光,马上收拾东西去图书馆。

这应该就是活在当下的力量。只有当下是真实的,抓住当下的时间和事情,时间和精力才真正利用到了,负面情绪自然偃旗息鼓!

问自己:你现在能干点什么?

@柠檬崽

对我来说,焦虑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没做,但又不想做,这个过程就会让自己焦虑,想不焦虑就去把该做的事做完,这样就不会焦虑了(but,我现在就在不想做但又要做之间来回拉扯,还是干活叭。😢

@想昵称好烦啊

呜呜我也是,之前午觉睡过了就开始焦虑,觉得浪费了时间,现在“睡都睡过啦,接下来精力充沛地做事情吧!”

@年纪未过半

抓住当下的时间真的很重要!

@小蕾幽幽

多大的事啊 这话对我有用

@生饭的气-

我还是会焦虑,但是告诉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心安很多

@You deserve it.

是滴,我是会在心里说“少想多做”

@胖达兔

“问题不大”  这句话对我有奇效

@觉者

我和楼主很像诶,往往事情一出现,我会什么都不想对自己说干就完了,然后一股脑地干完这件事,有时候有些事情想来想去最后啥也做不成。

@花🐷仙子

是的是的,学政治时也有一个知识点很鼓励到我,就是现存事物必将灭亡,再我很焦虑的时候,很难过的时候,我就一遍一遍对自己重复这句话,我这种状态总会过去的,我不会永远都这样的,今天状态不好,明天就会好了,不会一成不变的。同时,当自己很骄傲得意的时候,也告诫自己,你不会一直都这样,要谨慎,要清醒。

@粉红橡皮擦

嘿嘿,我的话术是:Nothing matters that much!没有什么事情那么重要!感觉只要以轻松的心情面对世界就会快乐起来,然后理所当然地行动起来!

@🐹

昨日之日不可追,今日之日须臾期。

不如想想自己能做什么,不仅仅是转移注意力,更是不断积累跬步,不断靠近目标的良性循环。

所以,学会嘛?

只要对自己说一句:你现在能干点什么?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今天看到2篇文章都是关于“生死”的,第一个是得了直肠癌苦苦支撑,一年后去世的,一个是得了尿毒症,已经苦苦支撑活了5年的19岁少女,她从小没有感受过被爱被关心,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关心别人,无论如何被父母嫌弃,可是为了要钱,为了活下去,她可以忍受所有的屈辱,只要给钱让她活下去,什么对她来说都无所谓,在我看来这是多么可怕!!!

在他们的身上你看到的是:只要可以活着,哪怕是苟且都无所谓,只要活着就好,他们对生活没有任何的品质的要求,只求苟活。

这种品质在有些人眼里成了正能量,成了勇气,成了坚强,好像觉得人本该如此,求生本来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啊。

我虽然接待过很多死亡焦虑患者的咨询,也可以帮助他们,给他们指出调整这种焦虑的方法,可实际上我是有点无法理解这种对死亡恐惧心理的,为此我还特意跟我老公交流了一番,因为我跟老公对于死亡是属于2个完全不同的人,所以说2个人能走到一起,不一定就是2个相同的人,很多时候差异巨大也不打紧的。

下面就拿我老公举例吧,我老公每年的意外保险,医疗保险都是必买的,社保以外的那种保险啊,而我从来不买任何保险,社保里面的医疗保险除外啊,因为我老公就是一个特别怕死的人,只要你告诉他这个东西吃了对身体好,那么即使味道跟粑粑一样,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吃下去,所以他如果得病了,不到死估计他都觉得自己还是可以救一救的,而我呢?

我跟他早已定下规定,假如有一天我出现意外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那么直接放弃治疗就好,假如他违背了这个约定强制性把我抢救过来,那么我活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抛弃他,假如有一天我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那么我做的第一件事不会是接受治疗,而是把剩下的每一天安排的快快乐乐,假如我有一天真的得了癌症,我想我应该是世界上最乐观的一个癌症病人之一吧,生与死不过是一个轮回,一种物质形态的改变罢了,有什么好悲伤的呢!我不会让自己在病榻上苟活,我需要的是有质量有尊严的活着,我在乎的永远都是生命的宽度而不是长度,因此我就很难理解苟活的人。

甚至我个人都觉得,如果你真的那么爱你的家人,你不应该在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自动选择放弃治疗才是真爱嘛!!!毕竟这些治疗其实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意义,在延长你自己那点可怜的时间之上,你花掉的是全家的积蓄,甚至让你的孩子父母背负一屁股的债务,这样死的时候是否也会良心不安?家人爱你才愿意给你治疗,可是你如果也爱他们不应该拒绝嘛。

有些治疗在我眼里不仅仅是浪费家人的钱,也是浪费一种社会资源,毕竟社会给你的捐赠也是一种资源,明明知道治不好,可就是不肯放弃。

所以我就问我老公:那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你们这种怕死的人呢?

他说:我们都相信明天会更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有可能会变得更好。

在你眼里他们是绝症病人,在他们自己眼里觉得自己是有可能会好起来的,万一能治好呢!

听了我老公的回答后,我好像变得有点理解他们了,理解那些“歌颂”与病魔作斗争的故事了,他们歌颂的其实并不仅仅是那些病人,而是那种不放弃的精神吧。

人嘛,不就是活在希望里嘛!

而这个希望可以是任何东西。

女人在决定生孩子之前最好先认真想清楚这几个问题

(“妈妈”无微不至的爱 )

我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通篇的抱怨着女人生孩子是一件何等痛苦何等奉献的事情,不断强调什么分娩时的13级痛,其实这样的强调跟描述对女性的心理健康没有一点好处,只会让她们更加扩大对这件事情的付出跟恐惧感,果然后面就是一堆女人评论自己当初生孩子时的“悲惨”事件,以及自己得了产后抑郁症时的情况。

特别提到自己老公还说:“别的女人都生孩子啊,就你矫情”。

你遇到了这样的老公只能说明你“眼神”不好,你没能找到一个爱你的男人。

很多女人把一件事情搞反了,她们以为我为一个男人冒死生孩子,那么这个男人就该感恩戴德的爱我!可其实刚好相反,只有当一个男人先爱你然后才会因为你为他生孩子而更加爱你,假如他是因为你生孩子这件事情,那他也只会爱他的孩子而不是为他生孩子的女人,这就好比那些代孕的,谁会因为别人为他们生了个孩子而去爱哪个生孩子的女人呢?

(手巧真是一种天赋)

再来说说生孩子的13级痛吧,这个根本不用强调啊,是个人都知道生孩子痛啊,并没有人去欺骗你说“生孩子一点都不疼,你放心大胆的生吧”,因为每个生过孩子的人你去问她们,她们都是如实相告的啊,也就是说在你准备生孩子之前,你对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了解清楚的,并且也是接受的啊,那你还在哪里抱怨个啥啊?

这里我来插一个真实的事情,我的一个花友,我们是因为都爱花,所以在花友群认识,然后一见如故的成为了现实里的朋友,她妈生了3个孩子,都是女孩,她是老三,她的2个姐姐都怀孕了很多次最后都没有能保下来,后来年纪也很大了,医生宣告不能再尝试了,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最后她2个姐姐都没能有个孩子,而她前面跟2个姐姐几乎差不多,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尝试做试管婴儿,试管也失败了几次,最后一次好不容易“成功着床”,可从怀孕一开始就一直见红,怀孕的7个月里她几乎没有下床,吃喝拉撒睡基本全在床上,为啥是7个月?早产了呗,而且在怀孕的前几个月她出现了最为严重的腹水,每个拿针管从她的肚子里都要抽出一大盆腹水,天天如此,不打麻药硬抽哦,医生都劝她放弃这个孩子吧!说这个孩子保不住的,可她咬牙坚持说:抽。不到最后一刻她绝不放弃,说家里就靠她了,我想这应该就是她心中的使命感吧!!!不管多痛苦她都是笑着面对的,整个病房里她就是医生“教育”别的孕妈的模范教科书,最牛逼的是她因为体质的特殊性,剖腹产的时候不能打麻药,嘴里咬着纱布硬剖的!!!跟她比那什么13级痛是不是都有点拿不出手了!生这个孩子是她自己坚持要生的,而她其实是一个很瘦弱的女人,就这样她亲妈竟然还劝她生2胎,这还真是亲妈才敢说出口的啊!!!不过她也是一个很命好的女人,因为她嫁给了一个很宠爱她的男人,结婚后她老公没舍得让她出去工作,她喜欢花花草草,老公就给她买了一个有150平的大坪台的房子,上面放着她几百盆的各种花草,老公虽然很忙,依旧会帮她去挖黄土拿回来给她种花,咂咂咂………酸了。

也算是老天爷怜悯吧,孩子生下来很小,直到上学前一顿的面条都是按根煮的,一餐只能吃7根面条,多一根都吃不了,现在孩子已经读初中了,但饭量也没增加多少,很瘦很瘦,但神奇的是却很健康。(忽然想我每天吃那么多东西是不是没必要啊?)

(忽然发现了一条发财之路)

言归正传啊,那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

第一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产后抑郁症?

在过去条件很差,女性地位很低,女性的独立思想没有觉醒之前,产后抑郁症是极少的,因为那时候的女性觉得女人为丈夫生孩子天经地义,而且还以不能生育为耻跟过错,随着人类经济条件的繁盛,女性经济的独立,男女平等,女性思想的觉醒,反而产生了产后抑郁症,大多数女性再也不觉得自己是对方生育的机器,是否生育变成了女性的一种可选择模式,并且将自己生育这件事情看成了是自己的一种极大付出,那既然是付出那就天经地义的应该有收获,所以当收获与付出不对等时,人便产生了负面情绪,也就是产后抑郁症。

第二点: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产后抑郁症?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对生孩子这件事情的付出没能得到自己预期的回报。

很多女性在生孩子这件事情有着超额的预期,觉得自己这是在拯救一个“家族的延续”,再往大里说自己冒着生命的危险在拯救人类,拯救一个物种,所以自己是在做一件无比伟大的事情,此刻的自己怎么可以不被“捧在手心”里呵护,这也就有了形容女人怀胎10:10个月皇后的说法。

而现实跟自己的预期差距太大,不仅仅要面对身体的各种不适,还没能得到精心的呵护,特别是在生完孩子之后简直“无法”面对自己臃肿的身材,还要面对孩子的哭闹,这时产后抑郁症便产生了。

第三点: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症?

只所以用“预防”这个词,意思就是并非是100%有效,只是会最大程度上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那该怎么办呢?

1、想清楚生这个孩子是你自己的需求还是“别人”的需求?

如果是你个人的需求,你就是想要一个孩子,无论是出自自己喜欢孩子还是爱老公想给对方生一个孩子,那么你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会讲这件事情当成自己的一件“功勋”跟付出,那么你心理对回报的索取自己就变得小得多,这样致使没有得到很精心的照顾也不会有很大的怨气。

2、假如是为了别人。

假如是因为意外怀孕,又或者是父母,公婆,老公而要生下这个孩子,但你本人是很不愿意的,例如很多被家长逼迫生二胎的,基本都会出现产后抑郁症。

第四点:产后抑郁症对孩子的伤害。

产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也有不同等级,最严重的是同归于尽型,她们会产生杀死孩子再自杀的想法,有些还会实施,其次是产生丢弃孩子的想法跟行为,她们带孩子出门会故意走开或走得很快,跟孩子拉开一段距离,希望自己“不小心”的情况下孩子会走丢。

大多数产后抑郁症的产妇其实是不适合照顾孩子的,因为她们很难精心照顾孩子,即使在未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很难真心爱这个孩子,甚至成为自己的出气筒,这样的“母爱”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甚至性格扭曲。

写这么多并非是否定女人生育的不易,而是不要过度宣扬这个不易,毕竟孩子给父母带去的快乐同样是无尽的。

艾滋病入侵人体的全过程

虽然宣传里面的结果好像一切都“来得及”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但讲真,那只是“新闻联播”里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你确实获得了国家的免费治疗,也确实可以活很久,可是你的家人还敢像过去那样跟你亲近?

答案是:不可能。

首先就算你儿子肯,你媳妇她都不能同意,你媳妇更不可能让你的孙子跟你“来往”,估计能让你“远远的瞅一眼”就不错了,绝对不可能像过去那样让你抱啊,亲啊的。

最好的状态可能最多大家偶尔一起聚个餐,吃过各回各家,这个聚餐的场地都不太能出现在儿子家里,遇到“怕死”的儿媳妇,估计连老头子家都不会去,吃饭也只会仅限于饭店,更别说去她家串门了。

还有就是也不可能还能像过去那样在“朋友圈”跟老哥们一起下棋啥的了,因为除非大家没一个人知道你得艾滋病了,不然谁肯跟你一起玩?都一把老骨头了,有几个不怕死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平时并不传染,可大家心里恐慌啊,谁都想着万一意外受个伤留个血啥的,那不得吓死啊!!!不为自己想也为家人想想不是?而想完全不外泄这其实是一件特别艰难的事情,毕竟还有儿媳妇,孙子,丈母娘等等这些特殊的人群,不是有那么一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下哪有不漏风的墙。

再说自己也心虚不是?所以自己也会变得不愿意与人接触。

那你想想,这生活还能恢复到过去?

所以自律的生活才是王道:好好生活,别嘚瑟。

顺便提一嘴,为啥大家会那么“排斥”艾滋病人?

因为艾滋病传播人群真的“好人”很少,毕竟因为卖血针头而得艾滋病的还是极少极少的,最起码中国目前是这样,国外什么情况咱也不知道就不乱加评论了,以前还有输血得的,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因为献出去的血需要经过艾滋病检测,没有才会投入使用,98%以上都是卖淫,嫖娼,吸毒传播的,那种老公在外嫖娼得了传给老婆的,其实也属于间接嫖娼哈,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弄死对方算了,杀无赦。

勇敢说:不

(不讲武德)

今天我妈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去参加侄子的婚礼,可我实在不想回去,因为我跟哥哥的关系非常不好,属于平时跟他一家完全没来往的那种,已经很多年了,可是我妈说我就这么一个侄子,如果侄子结婚姑姑都不到场会被亲戚朋友笑话,侄子的外婆也会不高兴,总之意思就是:为了大家的面子我最好还是能回去参加一下婚礼。

可我真的不想回去,我该怎么办?

(奇奇怪怪,可可爱爱)

亲情这东西,有些把它看得比命重,有些人把它看得比纸薄,有些人把它当成压榨另一个人的资本,有些人把它当成道德绑架的枷锁……等等。

我个人觉得,如果你跟哥哥的关系已经那般模样,那么互不打扰也许就是最好的状态,至于你母亲说的那些,完全没必要理会,你想啊,你自己都不愿意不开心了,还有什么必要委屈自己装给一群跟自己生活毫不相干的人看?其实谁会真的在乎你去不去,更在乎的可能是你的礼金吧。

打个比喻,你说你工作忙走不开,然后给一份厚礼,你看看大家会不会因为你这个人的缺席而有什么“说三道四”,只要你的礼金数量够大,怕剩下的都是说你这个姑姑的“好”了,所以重点是钱而不是你这个人,特别说到侄子的外婆,那个人跟你可以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她对你的喜恶关你什么事?你们估计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坐一张桌子上吃饭,所以需要去哄这样一个人高兴而委屈自己?

对于这种平时不来往,吃酒往上贴的完全可以不予理睬,那些所谓的面子不过是“割韭菜”人的窃喜而已,那何必做那个冤大头?钱自己留着买肉吃它不香吗?

所谓的人情往来,首先得有人情,也就是说你跟对方的关系是不错的,如果你们的关系很糟糕,那也就没什么所谓的人情了。

至于血缘这东西,除非父母,不然真不必太认真,别人对你好,即使毫无血缘关系,你也可以对对方好,假如对方对你不好,那么即使亲兄妹又如何,还不是连一个外人都不如,那就当个外人处,大家都会过得更舒服。

至于你母亲的“面子”,该不给的时候还是需要大声的说:不。

你跟哥哥的关系发展到这一步,我想你母亲不可能不知道原因,那她既然都知道原因了,还要这样为难你,那你又何必在意她心理舒不舒服,做你自己认为对的就好,可以直接跟母亲说清楚,不必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免得她下次又做同样的事,毕竟结了婚还会生孩子,免得下次还要再拒绝一次,直接告诉母亲,哥哥家的事不必告诉你,现在这样挺好的。

想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一定要学会说:不。

中年男人常范的一个“毛病”

(妖艳的小无心)

无心

我男,今年40岁,已婚,最近忽然“疯狂”的想念一个10年前的一个女孩子,当时那个女孩特别喜欢我,我们之间虽然没有表明,但彼此暧昧,也有过比较亲密的身体接触,但没有做完最后那一步,后来她忽然就离开了,然后大家也就没了联系,这10年内也会偶尔会想起她,但都不强烈,可最近忽然变得特别强烈,也没想要跟她怎么样,就是想联系到她,想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我这是为什么呢?

这到底属于什么心理?

我这算花心嘛?但我对陌生人也没什么兴趣,好像最近总是怀恋过去的人,还有为啥会这样?

(这样竟然没有倒也没有歪???)

首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件没有“做完”的事情。

人会对那些没有做完的事记忆犹新,甚至念念不忘,特别是“上床”这件事,你们之间本来是可以正常完成所有步骤的,可就在即将“高潮”的时候给截断了,那么这件事这个人就一定会卡在你心底,再通过岁月的发酵,当时的那种暧昧的甜蜜,她对你的好,甚至你们当时充满激情的身体,都会自我加工,在将来你“寂寞”或过得不如意的时候便会自动跳到那段美好的时光跟那个美好的人。

换句话说:如果你们之前把该干的都干了,那么你现在有可能都想不起她是谁了。

(忍不住一句:好厉害!!!)

其次:这到底属于什么心理?

白月光心理:得到的都成了蚊子血,得不到的都成了白月光。

图片

最后:我这算花心嘛?还有为啥会这样?

你这还真不能叫花心,应该叫“恋旧”。

花心跟恋旧最大的区别就是方向。

花心的人更喜欢开发陌生人,他们喜欢的是新鲜感。

恋旧的人更喜欢怀恋或勾搭过去的人,他们喜欢沉静在过去的美好回忆里。

为啥会这样?

老了呗。

这种老不一定是指年纪,而是人的心理。

年轻人总喜欢畅想未来,而老年人总喜欢回忆过去。

离婚后孩子的爸爸不愿意再见孩子是什么心理?

(爸爸带娃系列)

今天一位咨询的女士说:今年3月份跟老公离婚了,女儿一岁半跟我,因为我要上班,没时间自己带了,所以只能让孩子上早托,目前已经上了2个月,可孩子闹的厉害,整天吵着要爸爸,看到戴眼镜的叔叔就喊爸爸,我看着觉得特别心疼不舍,就给孩子的爸爸发信息让他来看看孩子,可是孩子的爸爸根本不愿意来看孩子,我想不明白孩子的爸爸这是什么心理?

(狗:天知道我有都不容易)

图片

我:你目前跟孩子的爸爸的距离有多远?就是说如果孩子的爸爸来看孩子,路上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车程?

她:也就20分钟。

我:你有明确的告知孩子目前很想念爸爸的状态吗?

她:有啊。

我:那你希望孩子多久可以见一次爸爸?

她:一个月2次。

我:那如果孩子的爸爸不愿意过来看孩子,你可以跟她爸爸说:孩子你可以送过去,玩好了,你再去接回来,这样可以吗?

她:说了,可他根本不想再见到孩子,还说:孩子长大后可以不认他,他无所谓的,总之态度坚决就是不愿意见孩子。

我:那你跟我说实话,你是真心的只是心疼孩子想爸爸,才想他能陪陪孩子,还是其实你是有一点点后悔的,现在的生活“压力”让你也有点“不适应”,所以你是有点想“借助”孩子改善你们两个的关系的,最好能回到你在家带孩子,孩子的爸爸赚钱养家,孩子也经常可以见到爸爸的状态?

她:没有,我纯粹的是心疼孩子。

我:那你就告诉孩子的爸爸,如果你现在不见那就等于你放弃了见孩子的权利,而且是“永远”不见。

她:说了,他说无所谓,不见就不见。

我:那就放弃“祈求”他见孩子这件事情,因为他如果压根不愿意见孩子,你强制把孩子送过去让他见,他的不愿意搭理跟不爱的情绪孩子会感知到的,而这种爸爸是不爱我的感受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断了这份联系,孩子现在才一岁半,最多半年时间她就把爸爸忘记了,这段时间你们不要在孩子面前提及她爸爸这个称呼,已经过去2个月了,很快孩子就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

(不懂就问:到底穿没穿?)

至于孩子的爸爸为什么不愿意见孩子是什么心理?

答:想“干干净净”“重新开始”的心理。

假如他现在每个月见2次孩子,那么在未来里你们的联系就是会一直持续,那么他就成了一个:离异有孩子的男人。因为从来没有来往,孩子自然不会老是跑去他家,那么这也很容易隐瞒过去,而如果一直来往,孩子就很自然的经常去他家找他啊,并且“理直气壮的”给他未来的女朋友“气”受,这对他从新开始新的恋情是非常不利的,反过来,他现在完全断了与你们的“联系”,他其实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单身啊,他完全可以告诉别人自己没孩子,离异没孩子跟离异有孩子在婚恋市场是截然不同的“档次”,所以说他其实已经想好了自己“未来的路了”。

‘陪伴’与“啃老”的区别

今天有个网友问我:陪伴跟啃老到底有什么区别?

原因是昨天她跟弟弟大吵了一架,弟弟今年42岁,早已结婚有孩子了,可依旧每天去父母家蹭吃蹭喝,自己家从来不做饭,也不给父母伙食费,更不做任何家务,就是那种吃完一抹嘴就走的那种,但是还要我出钱给父母养老,我心里特别不爽,父母一直都是重男轻女,我这么多年,买房买车,结婚生娃,他们从来没有给过我一分钱,父母这些年的工资也全部补贴给弟弟一家子了,我就很不乐意,于是我们就吵起来了,我说弟弟一家子是啃老族,弟弟却强词夺理的说他是怕父母孤单才去陪父母吃饭了,还说他孝顺才一直没有分开了吃饭,还说我不孝顺,都很少回去陪父母,现在出点钱怎么了?

可她又不知道怎么反驳弟弟,因为她也说不清啃老跟陪伴具体的不同之处,表达不清楚。

首先:什么是陪伴?

陪伴里面更多的是照顾成分,也就是:干活。

例如你弟弟每天去父母家吃饭,但他都会每个月给生活费,然后还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家务,例如吃完饭帮忙洗洗碗,拖拖地,陪父母说说话,那么这便是:陪伴父母。

就像父母小时候陪伴孩子,难道只是跟孩子在一个屋子里自己玩自己的手机叫陪伴?肯定是需要通过陪孩子玩耍来互动,并且照顾孩子的情绪跟生活才叫陪伴。

其次:何为啃老?

就是蹭吃蹭喝呗。

什么叫蹭吃蹭喝?就是不给钱呗。

啃老跟真正陪伴父母的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

陪伴父母的:勤快会积极主动的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并且会给父母一定物质经济上的补贴。

       啃老的::属于根本不会帮父母主动干活且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经济补贴,而且很多还要跟父母要经济上的补贴。

(对,啃老族就跟养在猪圈里的一样一样的)

最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啃老族?

啃老就是因为本身自私自利且懒惰,这些本性必然会导致他们选择啃老,因为除了父母没人会愿意被他们无止境的占便宜,对于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廉耻心的,能不干活,能不花钱就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那么这类人必然不会觉得自己白吃白喝,还让你出钱有什么不对或过分的。

子女啃老跟父母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关系,这种家庭的父母要么重男轻女,要么溺爱子女,总之都是有很大问题的。

那么对于你弟弟这样的情况,你如果不想出钱,也着实没必要出钱,完全可以不用理睬,实在不想听他废话,直接拉黑他的联系方式就行了,反正你也不可能指望到他对你有什么帮助,有些亲情只是因为血脉而已,实际并无什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