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人格分裂”过?

(好久没有画画了)

说到人格分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神经病吧!好吓人!

其实并非如此。

人格分裂里面确实存在神经病式的跟很吓人的变态型人格,但也有温和的对人有利的分裂型人格存在,而且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可能存在过一段时间的人格分裂阶段,分裂的人格也会存在自动消失,当然也有伴随终生的。

而生活里最常见的人格分裂出现在情感波折中。例如很多情感创伤很严重的人,白天工作的时候看起来一切都很好很正常,可是回到家一个人的时候就像变了一个人,独自沉浸在某个时刻的回忆里不能自拔,甚至自言自语,又或者活在了一个她自己幻想编织的世界里,这时候其实就是她为了平衡自己的情绪需求而分裂出来的另一个自己,而这种分裂出来的人格一般偏向温和,没有攻击型。同时也是用于自我疗伤的一种潜意识分裂,这种分裂出来的人格会随着心理创伤的修复而随之消失。

下面这个案例就属于这种类型。

小0非常疯狂的爱上了小一,可是由于中间遇到很多情况,最终没有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是嫁给了一个有些木讷却非常爱自己的人,婚后,小0过得很痛苦,她心里始终疯狂的想念着小一,可是她又无法做到伤害自己的老公,于是她只能自我折磨。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后面小0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她总是会梦到小一,梦里跟小一在一起的各种情节,每当梦到这些的时候她就会反复回味,心情也会变得好了很多,情绪也平稳了很多,后来小0慢慢的就分裂了另一个人格,一个跟小一在一个生活的人格,她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分成了2部分,一部分是白天跟自己老公的“正常生活”,另一部分就是晚上梦里跟小一一起生活的部分,她也因此变得准时11点之前肯定睡觉,并且随着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心理暗示,她基本每天晚上都能梦见小一,她甚至因此而不在那么思念小一,因为在她的生活里就像每天都跟小一在一起生活一样。

小0用分裂出来的人格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而现实里爱她的老公又满足了她生活上的需求,小0不但没有因为分裂出来的人格而影响到她的生活,相反的挽救和平衡的她的生活。

用催眠灌溉你的爱情小花朵

一说到催眠,人们便习惯性的问出以下众多问题:

和谐夫妻

催眠是不是能让人立刻睡着?

催眠是不是就是让人在睡眠中,又或者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发生了一些神奇的改变?

催眠是不是催眠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呢,然后失去了自己的控制力?

还是只有那些意志薄弱、没有主见、文化比较低的人才容易被催眠?

答:不是。但催眠的的本身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催眠其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比如广告,比如情话,比如各种自我否定等等。

今天我就教大家一点使用催眠,让你的爱情婚姻更加甜蜜美满的小技巧。

不谢,请叫我:雷锋。

爱情

有些人坚定的认为自己不会被催眠。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不会被催眠,因为你已经提前给自己的潜意识设定了一个暗号,那就是我不会被催眠,不会被催眠的意识植入潜意识中,潜意识就会自行的执行这个指令。所以,我们人生中的境遇,我们的很多信念,不过是自己设立的一道枷锁跟屏障,是我们长期以来根植在自己潜意识里的一道暗示。

那到底如何使用催眠,

才能让恋爱中的人更加相爱。

如何使用催眠,才能夫妻更加和睦?

举例:

当你和先生要睡觉时,这时爱人的大脑批判机制属于半瘫痪状态。这时候他的脑波处于快睡着的阶段。这时你给他的任何暗示都会让他不假思索地接受,如果不懂催眠的妻子这时候对丈夫说:你又睡了,你都不爱我,都不喜欢我了,你怎么不陪我说说话呢。如果在丈夫要睡着时妻子说这样的话,丈夫可能会敷衍的说我喜欢你,我只是困了等等。但在第二天起来后,丈夫会惊恐的发现自己好像真的没有爱自己的老婆了。到这个时候,妻子就成功的把老公催眠了。我们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不自觉的给了对方一些暗示呢。

相反如果你每天都在睡前,或时常在伴侣的耳边轻轻呢喃:老公你好爱我,我也好爱你的等情话,彼此就会自然的变得更爱彼此,甚至很多时候会自然的生出许多莫名的甜蜜来。

曾经有一个实验,妻子在老公昏昏欲睡的时候,在他背后轻轻的说,转过来转过来。没想到他真的转过来了。而此时他还打着小呼噜,这说明人在睡眠状态下也是能接受暗示的。当然并不是说清醒时暗示就不能发生。

又比如很多人都有一种经历,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觉得冷了,往伴侣的身上蹭蹭,对方就能很自然的把你搂进怀里给你盖上被子,而对方自己完全不知道或不记得发生这些事情,全部都是无意识的去做,这也是一种催眠状态,对方接受到了你的信号然后执行。

催眠是神奇的,但催眠也是很科学的。

我们不妨今晚就来试试,,除了自我放松和自我暗示之外,大家可以看看潜意识有多么神奇。可以给潜意识设置一个闹钟。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全身放松,想象自己有个甜美梦想,当自己放松后,给自己一个时间,明天我会在早晨7点或者8点醒过来。基本上,这个潜意识闹钟的联系成功率很高,往往第一次接触催眠的人,也有一半以上的几率,第二天会按照自己设定的时间醒来。自己可以加一些导语:比如明天我会在7点钟醒来,精神无比,耳聪目明,这将是美好的一天。试试看,来探索下潜意识的神奇与智慧吧。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教你5招搞定甜蜜爱情

之前有亲给我留言说,我大多数都是说症状没有说解决方案。今天我就说一下详细的解决方案吧。

第一:女人不能作死。

主要分为:不翻旧账,不提前任和不许说分手。

女孩子很多,在爱情里没有安全感,又想时刻让对方证明有多爱自己,就容易无理取闹,翻旧帐挑毛病和无端的吃醋,又或者问前女友的问题来刺激对方,以此希望从对方口里说出有多爱自己,结果弄得彼此都很痛苦,往往弄得对方觉得除非换一个女朋友,否则永远都翻不了身。提前任的话会让人感觉到特别的烦躁,很难有继续沟通的欲望,老是提分手的话,虽然对方没有答应,但他的潜意识里就会慢慢做好分手的准备了,所以一定不许翻旧账,不许提前任不许说分手,因为这些对感情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第二:双方都不能花心

到哪里都得将对方挂在嘴上,并且是美滋滋的说,让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们都特别爱自己的伴侣,所以周边的人自然就不敢惦记或打他们的主意,也不要跟异性开过分的玩笑。

第三:尽量不要给对方传递负面的情绪

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都会想抱怨都会不开心,但自己的问题,终究要自己解决,如果整天都坏的负面情绪,好像天底下都欠你的一样,得多让人讨厌?!大家都是成年人得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既然要成为人生路上的伴,就不要成为对方的负担,自己的生活都支撑不了的人,怎么会有魅力可言呢。

第四:跟对方深入的聊一次

搞清楚两个人的金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搞清楚彼此那些是必须完成的梦想,以及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看起来好像很假,大,空的东西,其实最根本的分歧和不能调和的矛盾都产生于这里,这有助于你认清自己,认清自己之后就很容易分辨,哪些人是适合自己的,把底线先摆出来对方才不会犯错。

比如说有了钱你会是投资还是买车,比如说一样的钱,你会先用来装逼,还是改善生活的品质,比如说你希望未来的生活,平平淡淡,与世无争,还是拼尽全力做所谓的人上人,比如说你觉得自己的舒服生活更重要,还是别人的认同感更重要?

第五:要经常赞美对方

不是指那种虚情假意的拍对方马屁,而是对方在你心里有多好,都要说出来,让对方看到在你眼里原来竟有如此多的优点,然后觉得你才是最懂自己的人。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催眠问答

1、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虽然表面看起来好象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象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象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在催眠中,还有不少即使在学理上也是难以解释的神奇现象,例如感觉超敏现象(催眠师如果暗示被催眠者正有一块烧烫的金属放在他的身上,那么被催眠者的皮肤上就会真的出现烫伤的痕迹)、行动和知觉的分裂、记忆的恢复和催眠后遗忘症等催眠状态中常规出现的现象。这也就是催眠术为什么富有刺激性与挑战性的地方,也是迄今为止仍难以被学术界完全接受的原因之一。

乍一看催眠给人以神秘、魔术般的印象,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催眠就会知道,催眠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催眠、被催眠这一单纯的过程,实际上,它有着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