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之“伤”?

我女,今年31岁,研究生,出生在一个兄妹比较多的家庭,我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农村。

我家也有重男轻女的问题,但我今天的问题当中,实际上没有涉及到重男轻女这个问题,我现在最大的心里问题就是:我不知道怎么原谅我的父亲

我是能够理解我妈妈的,虽然小时候我妈妈也经常指责我、情绪不稳定时还会打我,但我都能够理解她,因为她一个人带我们兄妹四个很不容易。

我接受了我妈妈的样子,我也做出了改变,会对她表达出我的爱意,就比如每次回到家我会欢喜的拥抱她,像小女生一样撒娇地抱着她,所以,跟我妈的关系现在还是很好的。

但我始终都不能原谅我的父亲,从小他就很少在家,而且每次好不容易从外边回来的时候还要经常跟我妈吵架,甚至打我妈,我不能够接受、更不能够原谅这个男人。

我也经常跟我妈说一句话“如果是我,早跟我爸离婚几百遍了”,但现在我爸妈的关系却挺好的。

他们两个现在是一种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的关系,可我内心里依旧没办法接受他。

答:对于上述故事,有三个地方是值得思考的:

第一:父性力量的缺失,会让人缺失自我克制。

一个人无论经历了怎样成长过程,都要回到一个叫“三角关系”看待这个问题,作为子女,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想到父母位置上”的冲动。

这里的三角关系是指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结构关系。

如果父亲站在父亲的位置上,母亲站在母亲的位置上,孩子站在孩子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三角结构是平衡的、稳定的。

而如果孩子要站到母亲的位置上,或者站到父亲的位置上,那么这个三角结构就失衡了。

上述故事中的女主所说的“如果是我,都不知道跟他离婚几百遍了”,这里面其实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就是:“我要成为我的妈妈,并且要决定她的人生剧本该怎样展开,我已经数百次的谋划要为她写一个剧本了,但她总是不听我的。”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内动力,要知道,我们永远无法去代替另外一个人活着

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克制。

为什么上述女主没有学会克制?

那为什么没有父亲位置就没有办法学会克制呢?

因为性的爱里面有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就是——规则,就是知道什么话我们什么话我们不;知道做对了我们得到什么做错了我们又失去什么

所以一旦父性的力量缺失,就会导致我们的人生没有这种规则;而一旦没有规则,生命就会像变得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没有克制。

第二:我们是没有原谅父母的资格的。

女主自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等等都已经超越了自己的父亲,所以才一再的用原谅这个词去鄙视父亲,原谅这个词表达了自己已经远远超越了父亲“高高在上”的一种视角,女主再三强调,我没办法原谅父亲,其实子女是没资格原谅父母的,除非是父母刻意为之的错误。

因为你自以为自己的一切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但你忘记了是父母将你带到这个世界,才有了这一切的起点跟机会,所以只为了这一点我们都应该要说一声谢谢。

第三:很多东西只是能力有限。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父母没有给予我们足够好足够多的东西因为我们总认为他们还能给更多,但却不知道:当时的他们,已经做了力所能及的一切

关于这一点,或许直到我们为人父母、站在一个付出者的位置上时,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没有一个父母想把事情搞砸;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故意想当一个坏父母的;就像绝大部分的人在结婚的时候都真挚地想要白头到老、想要好好互相对待,但能力有限。

怀疑他们的意愿,是大错特错、诛心之论。因为事实恰恰相反,他们有百分百的意愿,只是没有能力。

我可以说得再通透一点,也许他们有一个非常强烈“想把全世界最好的给我们”的意愿,但他的能力只能给这么多

比如不断被人提及到的“重男轻女”议题,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

有的人会抱怨说“他们明明有能力给我更多”,但我们要看到一件事:他们确实有能力给弟弟买房子,但他们没有能力超越这种“重男轻女”思维的局限性。即只看到了他的经济能力,却没看到他的心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