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说不要不要,真是的,都拒绝不了)
我们通常在生活中说到一个人性格外向,一般都是对他社交能力的一种认可,常伴随着的词有:活泼,阳光,积极,沟通能力强等,而说到一个人内向时,潜台词往往大多是:孤僻,不爱说话,很害羞,社交不行之类的贬义词。
所以家长大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活泼开朗,对于那些内向安静的孩子总会想尽办法去改变他们,很多故事也告诉我们,外向的人会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关注,而内向的人存在感很弱,很容易默默无闻,特别是那些犯罪的孩子,家长一般第一个就会表达:我家孩子内向……于是内向的人似乎被社会带有偏见,所以那些原本内向的人会刻意强迫自己融入那些热闹的社交场合,让自己强颜欢笑,还美其名曰性格改造。
如果你刚好也是一个内向的人,千万别走进这样的圈套。
(钟馗:快看快看我的大腿根)
美国一位专门研究内向性格的专家,在他的书中对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中就作出了详细的分析,内向的人其实有三个非常大的优势:
优势一、内向的人喜欢深入思考与冷静的观察。
有一类内向型人格偏向于思考,他们非常善于发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有一类内向型人格偏向于观察,他们刻意屏蔽外界的无效信息,专注于那些被人很容易忽略的细节,这类人可能更专注那些深奥理论或细微感受的原因。
优势二、他们有着温和而且坚定的管理风格。
有一种观点认为内向型人是不适合作为管理者的,但美国建国初期就出现了大量像华盛顿,林肯这样内向性格的领导人,那些性格内向型的人更容易获得尊重,因为内向型人格的人会更加稳重,如果说亲和的沟通里光芒四射的个人魅力,那么内向型领导人说话不像外向型管理者那样富有感染力,但是他们是深思熟虑的规划者,总是用客观描述性的语言风格与下属沟通。
优势三、内向型人喜欢追求高质量稳定的社交关系。
很多人对内向型人还有一个偏见,觉得他们不善社交,但内向型人并非是真的自身社交能力差,内向型人最经典的场景就是和一个真正要好的朋友聊的像个八婆,如果忽然插进来一个普通朋友,秒变高冷。
换句话说:“他们最讨厌的并不是社交活动本身,而是不愿意浪费时间在低质量的社交上,他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们的朋友虽然不多,但走心的朋友也不比性格外向的人少。
(那多不好意思……)
最后,给内向型人两点建议吧:
1、如果你确实无法像外向型人一样融入团队,与其焦虑到不如顺其自然,跟着自己觉得舒服的感觉走。
2、遇到你想交流又不知道如何开口的人,你可以推荐给别人看一看你最爱的书电影或自己写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去理解你的世界,当然你也可以让对方推荐他喜欢的给你看,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发现对方到底是不是你要寻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