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收到这样的询问,很多朋友在有了感情之后,既担心跟伴侣不够亲密,又担心太细腻而丢失自我,所以今天的咱就专门说一说,情侣或者夫妻之间如何既能保持自我,又能够维系双方的亲密感?
我有个朋友这个问题上说得非常好,他是这么说的:两人之间维系亲密感和保持边界是没有矛盾的,可以说亲密和有边界是构成关系的两个重要元素,不同的调配比例代表着不同的关系状态。
好像听说第一种状态:有边界,无亲密。
这样的关系里面是有很清晰的角色界定和行为规范的。
比如:在关系里面,双方各自负责人吧,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都非常清楚,但是缺乏亲密就意味着相互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在外力强制下产生的关系。
比如说:父母包办婚姻里面的夫妻关系,封建社会的奴隶与主人的关系,还有比较传统的父子之间这样的关系,那这样的关系呢,就已经是靠非常强大的外在强制力来维持的,在行为层面我们很清楚是不是可以做的?什么事不可以做的。
如果不遵守规矩来管理的,不只是关系里面的另外一方,还可能是整个共同的利益集团。
比如说:家族
比如说:封建社会等级制度。
举个例子吧。
在包办婚姻里面,妻子如果遇到真爱而出轨了,结果全村人都一起来浸她的猪笼。
又比如:奴隶要是逃跑了,别说奴隶主逮回来,其他不得自由的奴隶也会逮你回来。
你可以看看美国的电影被解救的姜戈,那么在这样的关系里面人比较关心的就是:我可以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多点儿舒服,少点麻烦。
按照规矩讲对错站好底线,不要吃亏,拒绝沟通,各自修行,有冲突,那就找利益相关人士。
比如说:找家长来解决,通过外在规定的边界来拒绝亲密,否定人的变动性,强制这个关系的稳定,大家如果看过国内的一些情感节目。
比如:什么什么保卫战,会看到他的父母怎么说,然后家族怎么说,还有某某情感专家怎么说,那些很多时候都是利用外在的边界,外在的规矩来实现他们的亲密关系,但是关系中的两个人真的会被这些规律所左右吗?不一定。
(好厉害的面条啊!)
再来说第二种啊:就是无边界有亲密产生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里面,双方都拒绝接受现实,他们害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缺乏角色的界定和行为规范,对于什么可以做?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完全不探讨,完全把对方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把对方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要记住哦,这并不是亲密无间,而是两个未曾分化的个体的粘连与相互依赖。
可以参考一下大家年轻的时候大学生谈恋爱,其实就不太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是觉得我爱你呀,所以我们就应该把对方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对方离开一点也不行,有自己的意见也不行,有不同就是不亲密,你就是不对。
例如:如果太太觉得自己人生过不好,主要是因为嫁了一个废柴,从而像老妈子那样,督促自己的先生努力赚钱,反过来先生觉得自己事业成不成功,主要是因为娶了一个娇生惯养的太太,不够贤惠,并不是无条件支持自己创业,相互差评,但是他们又不愿意离开这样的关系,这些都是亲密,但是缺乏边界的行为,而且是相互的,也可以是看作一种越界的邀请,我不好是因为你不好,你要为我的不好负责,通过关系的亲密来模糊边界,通过愧疚来控制,我爱你,所以你要对我怎么怎么样,你怎么不对我怎么怎么样呢?明白了吗?
(我能说:我好想买一个这个的“抱枕”吗?)
我们在说第三种关系:弹性的关系,有边界有亲密。
关系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在没有外力的强制之下,共同协商,界定角色和规矩,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去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动机,尽责任义务的同时,包容人的不稳定性,发掘和认同价值,而不是靠对行为的管控和分离的恐惧来维持关系。
(真的太逼真了啊!!!)
探索和了解自己是一个过程,在关系中的对方就是一名重要的镜子,在关系里如果有了维护关系,尊重对方的基本责任和规矩,就像给一一段关系一个安全而舒适的摇篮,让两个人在这段关系中去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
(想要想要想要!!!)
最后总结一下:保持关系的亲密感的同时,又能保持自己的边界,其实这是通往一段健康的关系的必经之路,而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需要很多尝试,你们不妨将一段时间的相处看作是一局棋,下完了这一局,无论谁占便宜了谁受委屈了,都和自己的伴侣坐下来复盘,看一看这段时间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各自的感受和想法,行动以及背后的动机,接下来的期待和新发现,将好的感受,不好的感受,对对方的欣赏和新的认识,都讲一件,这样可以帮助你们,增进了解,也增进关系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