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视野逐渐变得开阔,对外界的信息量获得变得更加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里也会随之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而变化的结果一般会呈现出以下三种。
第一种:幸福感的人。
由于网络信息的方便,给自己带来的各种便利,社交、娱乐、赚钱的途径也随之更宽广,这一切都会让他们拥有极大的安全感及幸福感。
第二种:无所谓型的人。
无论时代是如何发展,他们都是一样过,既不会为此感到满足也不会失落。
第三种:焦虑型的人。
这也是今天的主题:社会型焦虑。
因为,每天会看到各种不好的社会新闻,一串数据,一篇文章,都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惶惶不安,各种焦虑。
写这篇文章的想法源自于昨天,我老公给我发的一条关于计划生育生二胎的信息,信息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人口老年化严重,所以曾经制定计划生育的那个人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就是对40岁还没有生二胎的小伙伴们征税。
我笑着说:生娃也得先有老婆啊,那40岁还没老婆的,国家是不是得先给配个老婆呢?不然咋生?
但是这条新闻却真实的对我老公产生了焦虑,我老公就是一个有社会焦虑型的人。
老公觉得帖子里的数据有理有据,分析透彻,十分可信,尤其对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10.7%这个数据的分析结果感到焦虑,帖子里分析的基本意思就是:
现在出生率这么低,我们这代的养老金养着我们父母那一代,可是没有人交钱养我们这一代了,国家其实穷得快破产了,将来很可能我们一分钱都拿不到,那养老就要饿死了!!!
我问老公:中国人口这么多你还这么担心,那人家美国才2亿多,岂不是活不了了?
老公回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想生孩子啊。
我问老公:不想生跟不生是一个意思吗?不想生更像是一句说着快活的口头禅。
别的不说,就我活了这40年里面,我身边以及所有认识的人里面(这个数字还是很大的吧)除了一些同性恋没有结婚生孩子,或者一些不孕不育的夫妻没生孩子,还有极少娶不到老婆的(这些数量也是屈指可数少得可怜),只有在电视或网络里见到那些丁克或不婚的,别的基本都是结婚生孩子了的,而且离婚率达到40%以上,这些再婚人士一般都会再生一个孩子的。
老公回答:我身边就有啊,我说那你拿笔记一下,看看比例是多少?
社会型焦虑的人一般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点代面的自动化思维。
例如:一说到只生一个孩子,立马就觉得2个生一个,人口减掉一半了,可他们把人的寿命长度忘记了,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76岁啊,也就是说你不仅生了一个孩子,你的孩子还会生孩子,很多孙子的孩子出生你都还没死,所以总和人数并不会减少啊。
就像一直以来,很多人反对同性恋、丁克、出家人的理由是:你们不能生孩子,要是都不生孩子,人类不就灭绝了吗?
而自古以来,这些人都是存在的,也没见人类灭绝,就算有一天人类真的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也绝对不会是因为同性恋,丁克和出家人。
我们再来说说数据中的65岁老人实际状态。
很多人一看到65岁,就想到成为国家的累赘了,可是在中国,人的价值是被压榨得最为彻底的一个国家,你去看看有几个65岁身体健康的人什么都不做,在家享清福的?
相反,例如很多搞卫生的清洁工,洗碗工,小区保安,门卫,环保工人等等职业,基本都是老年人在做,这些老年人所取代的是同样是人员需求,就算不外出工作,那也必定是在家呆孙子,那么取代的工作岗位其实也就是保姆。
这些新闻看看就好,当然不爽的时候你也可以去骂去吐槽,但如果为这种事情而焦虑就实在没有必要,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份类的事情就可以了,那些国家未来能不能给你发养老金也不是你能左右的事情,那些事情自然有属于他分内的事情的人去处理。
我又问道:那你看后这么焦虑,那有没有想到什么办法来避免这种危机呢?
老公回答:多赚钱,不要指望国家,可以多买一些商业保险。
我又问道:你都说得国家都要破产了,商业公司还能靠得住?人家一句破产,鬼影子都找不着了吧?
老公回答:那不会的,商业公司破产了,国家会帮它们付钱的。
我又问道:国家自己都破产了,说句难听的话,人家自己家人都养不活了,还会有钱养别人家孩子?你把国家想得是不是又有点太伟大了?我只能说句:呵呵。
最后总结一下,想要日子过得好,记住心理三要素:
第一要素:做好自己的事。
第二要素:不管别人的事。
第三要素:甭操心老天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