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父情结如何锁住了你的性魅力 2

“ 弗洛伊德 与孩子 ”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有两大动力,性与攻击,而这两大动力势必首先出现在孩子与亲人之间,因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小。也即,孩子势必会对自己的异性父母有情欲的动力,而对自己的同性父母有竞争的动力,但这两个动力都会引起孩子的很大羞愧,于是孩子只好将这种心理压抑到潜意识中。

弗洛伊德还发现,孩子是在3-5岁处于俄狄浦斯期,即男孩对母亲、女孩对父亲,有了情欲的指向。

如何过渡好这一敏感阶段呢?第一个前提是,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3岁前与母亲有很好的关系。第二个前提是,父母相爱,父母又都爱孩子。这让孩子明白,不管父母多爱他,但他终究只是一个小宝宝,而非父母的配偶。最终,因为他爱自己的同性父母,所以可以认同同性父母。其表现即,孩子会越来越自

己的同性父母,并认为只有这样,他才适合找到异性父母那样的人。

但在中国家庭中,父亲普遍缺位,母亲与儿子关系过于亲密,这都导致了男性们的恋母情结的普遍存在。并且,更重要的是,母亲因与父亲缺乏情感,而将情欲指向自己的儿子,产生了严重的恋子倾向。母亲的恋子倾向,才是中国婆媳关系存在广泛问题的核心真相。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时候,这位孩子她的性能量处在第一次大爆炸的状态之下,而且孩子的性能量指向了自己异性父母的一方,作为女孩性能量指向父亲一方,这会对女孩产生很大的困扰,怎么化解这个阶段呢?

像刚才我的文字里头讲到,俄狄浦斯期3—6岁之间(也有一种说法在3—5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父母怎么帮孩子渡过这个阶段呢?大家知道,任何解决的办法都不是禁止。那么怎么样解决俄狄浦斯冲突的一个办法?

我们这样做一个设想,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一个三角关系,完美的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办法,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三角关系是一个很均衡的等边三角形,而且三条边,就是所谓带来的爱和能量非常的饱满,即三条边都非常强,三角形三条边都是同样的

长度,就意味着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爱,母亲和女儿之间的爱都是同等的。稍微有点不同的,父亲和母亲之间是完整的情和爱,父亲和女儿之间也有这样的情和爱,但是她不能真的实现和发生,即女孩真的成为爸爸的伴侣。同时女孩和妈妈之间又存在着一种强烈的竞争性关系,所以这是等边三角形都会出现的。简单的理解,等边三角形,每边带的都是爱,而且爱非常饱满浓烈,这就非常好的化解这个问题。

在等边三角形这么一种理想情形下,作为女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就是女儿会发现她的性能量可以非常充足地指向自己的父亲,这是被允许的。女儿可以和父亲非常的亲密,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羡慕,就是如果和父亲很缺这种密切的关系,当你们看到其他的父亲和自己的女儿有非常亲密的这种行为的时候,你们会非常非常的羡慕。

也就是说,女儿都是非常渴望和父亲有身体上的接触,拥抱,一定的亲吻,使情感非常饱满的表达。在等边三角形的影响之下,这是可以表达的,同时女孩会发现妈妈对她也不是禁止性的,妈妈甚至是接受、鼓励女儿和爸爸很亲近,这样以来女儿就会发现她的性能量指向父亲,不会构成对妈妈很大的伤害,这样她就能获得一种自由。当然我们也知道,妈妈和女儿之间也会存在着羡慕、嫉妒和恨,当女孩小的时候,女孩再迷人也不是一个女人,没办法有妈妈的那些功能,而且妈妈不仅是爸爸的性伴侣,而且妈妈是爸爸的生活伴侣。小女孩再迷人也不能解决具体生活上的难题,所以母亲和女儿之间存在这样的一种竞争关系。所以爱是最主要的,爱在这三角形中存在一种充足的部分,女儿就会感觉到她和妈妈的竞争性也是得到许可的,但是不管真正竞争,竞争都大不过爱。这种理想的状态下,女儿的性能量又得到表达,但是她又没有真正的实现,这样就会非常不一样。

那最终的解决方式是什么呢?解决方式当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既然女孩对爸爸有性能量,解决方式不是真正去让它发生。会有这样一句话:满足但是不是实现。满足的意思是让女儿和爸爸有很亲密的联结、行为,包括身体上的接触,包括一定的亲吻,但是这仍然是一种有界限的亲密行为,在能量上是流动的,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无论怎么满足是不可能实现的,真的实现有两点:第一真正有乱伦的行为,这个以来通常会构成很可怕的局面,

第二,就算爸爸再爱女儿,女儿再爱爸爸,女儿感觉得到她既不是爸爸的性伴侣也不是爸爸的生活伴侣,妈妈才是爸爸身边那个人,而且一直活在爸爸身边。

而最终作为女儿也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精神分析的说法就是经典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方案是:女儿向妈妈认同。这是怎么发生的?因为女儿爱妈妈,又和妈妈竞争,不能让竞争真正得以实现,最后她会发现,她想得到爸爸这样一个男人,而同时又不伤害妈妈的做法是,她向妈妈认同,她成为妈妈一样的女人,这样就有一个逻辑存在:她想得到爸爸这样的男人,就要成为妈妈这样的女人。

但是我对这个经典的说法一直有点怀疑,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自由的方式,在我自己的理解里,也有一些理论家提出来,其实解决俄狄浦斯情结的关键不是在3—5岁之间,而关键是在3岁之前。什么意思呢?就是3岁之前女儿和妈妈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关系,在这个非常好的关系女儿不仅可以呈现她很爱很好的一面,但同时她也可以和妈妈竞争,可以攻击她的妈妈,但是这个攻击又不会真的造成很大的伤害。她对妈妈可以说:我有时候恨死你了,恨得想要杀死你。但不等于女儿真的可以,虽然是3岁的孩子,但真的可以拿刀子去攻击她的妈妈。

总之在3岁前,女儿获得这么一种感觉:她既可以表达好的一部分,和妈妈很亲密的方式,同时她也可以表达跟妈妈不好的一部分,她可以跟妈妈有竞争有敌意。甚至竞争和敌意会让她和妈妈的关系变得更加真实,变得更加亲密。

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下,等过渡到3岁到6岁之间俄狄浦斯情结期的时候,女儿就会很自如地发现她可以把她的性能量指向父亲,而且同时她和妈妈仍然保留着爱,另外虽然她可以跟妈妈有竞争敌意的部分,甚至她会想到让妈妈去死,但这些都可以被接纳的被许可的。